top of page

在閱讀新住民相關的報導時,他們的故事常常被包裝成兩種極端:

第一種是逆境中奮鬥的「成功典範」;第二種則是需要同情和幫助的「弱勢象徵」。

媒體經常用這兩種框架定義新住民的社會角色,再透過「翻轉人生」的模式去撰寫相關報導,但這樣的描述方式,是否強化了大眾對他們的刻板印象?甚至忽略了他們在其他領域中的努力和成就?

​「你是不是被霸凌過?」

​「你是不是家境貧寒?」
「沒有『翻轉人生』怎麼值得報導?」

台灣早期以「外籍新娘」稱呼與本國人士結婚的移民(現今稱呼為「新住民」),當時媒體大多以負面形式報導此族群,例如「假結婚真賣淫」、「為了錢的婚姻買賣」等關鍵字去形容他們,強化了新住民貧窮、教育程度低的刻板印象。

隨著時代的演變,以及台灣的移民人數漸增,新住民的權益逐漸受到重視,大眾開始正視「外籍新娘」一詞的歧視性問題。

素材 (19)_edited.png
素材 (19)_edited.png

▲移民署合法跨國境婚姻仲介協會

2003

2005

2011

2012

2003年婦女新知基金會就曾發起投票,
票選出「新移民女性」為最受歡迎的稱呼
2005年南洋台灣姐妹會創作
《不要叫我外籍新娘》書籍
2011年,台灣新住民發展協會成立,
再次推動正名運動
直至2012年,內政部移民署才正式將「外籍新娘」正名為「新住民」

從「外籍新娘」到「新住民」,兩個名詞轉變的背後,是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移民和民間機構的努力。

如今台灣社會已接受使用「新住民」去稱呼這個族群,然而我們仍能在部份新住民相關的報導中,隱約感受到一絲不對勁。

 翻閱報紙,查看新住民相關的專欄,會發現新聞標題總是圍繞「翻轉人生」的敘事。

試想一下,你是否曾在新聞媒體上看到「逆境翻轉!越南新住民XXX從打工妹到創業女強人」、「越南新住民XXX翻轉人生,從工廠作業員到創業CEO」......等等類似的標題?

這些故事雖然展現了新住民克服困難、努力追夢的精神,但同時也強化了原本的刻板印象——新住民是「弱勢」的族群,語言不通、生活貧困,需要外界幫助;另一方面則是,報導過於聚焦在「翻轉人生」的戲劇性情節,進而將他們困入另一個刻板印象牢籠,忽略了新住民作為多元群體的真實面貌。

「弱勢」

「翻轉人生」

《移人》總編輯

李岳軒

「我覺得媒體刻意強調『翻轉人生』的故事模式,其實也是無可厚非」

李岳軒補充說明,大部分來台的移民都是在1990年代時期,因為台灣傳統男性面對傳宗接代的壓力,再加上當時台灣的經濟「南向政策」,引進大量外籍移工,以及婚姻仲介的推波助瀾,促使許多男性透過仲介,以買賣婚姻的方式,與來自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女性結婚生子。

然而,這種不自然的方式,會衍生出兩種現象。

現象一

大部分來台的移民都是女性,因此當台灣人提到新住民的時候,通常會不自覺地認為對方是女性。

現象二

透過買賣婚姻來台的女性,通常學歷和家庭背景較為薄弱,大多來自偏遠的農村地區,經濟條件也較差。

這些女性在台灣婚後,因為語言和學歷的限制,大多從事清潔、工廠、夜市擺攤等勞力工作。

隨著她們學習一些中文後,就可以轉向美甲或小吃店等服務業,慢慢形塑成了我們在台灣社會中看到新住民族群呈現的樣貌。

因此新住民「女性比重高」、「出身清寒」等等,類似的標籤,加上她們透過辛勤努力而實現階級翻轉的故事,自然吸引了媒體的注意。而未能成功翻轉人生的新住民,可能更傾向於回國發展,台灣的媒體自然就無法接觸她們的故事。

選擇留在台灣的新住民,往往已經是成功翻轉的移民。

李岳軒表示,當他詢問新住民受訪者為何決定留在台灣時,大多數的回答是「賺得比較多」或「孩子在台灣」,這些回答通常意味著他們已經克服了過去的困難,例如語言障礙、婆媳關係和諧,或子女在台灣遭受歧視等問題。

如果她們無法克服這些困難,很多人會選擇回國,而這些人也不會成為媒體報導的對象。

李岳軒另外分享,他覺得以媒體來說,「有梗」是報導題材最重要的一點。

媒體從業者每日都需要撰寫各式各樣的新聞,而新住民這一題材對他們來說,可能只是他們每周工作的一小部分。

所以對媒體人來説,選擇一位有深度、有情感張力的「有梗」受訪者更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。

原因之二:

報導新住民的「翻轉人生」題材,雖然既吸引人又「有梗」,但我們要如何突破刻板印象,公平呈現新住民的多元樣貌,是現今媒體的一大挑戰。

李岳軒分享他自己在撰寫有關新住民題材時,會盡量做到以下三點,避免單一敘事觀點。

深入參與新住民

新住民常常會在台灣舉辦他們家鄉的傳統活動,例如越南教師節、菲律賓選美比賽或泰國潑水節。

通過參加這些活動,記者能更直觀感受新住民的文化,拓寬報導視角。

社群活動

學習新住民的語言

學習新住民母國的語言,不僅能打破文化隔閡,更是對受訪者文化的尊重。
李岳軒表示,自從學會越南語後,他在一間常去的越南小吃店用餐時,發現老闆娘對他的態度有不一樣的轉變,開始會主動與他聊天,有一種把他當「自己人」的感覺。

多元化的報導主題

在呈現新住民生活時,應平衡成功經歷與日常挑戰。

例如,他們的家庭教育、語言學習、跨文化適應,甚至回到母國後的經歷,都可以成為報導的切入點。這些多元面向能更全面地展現新住民的真實樣貌。

李岳軒也開玩笑表示,要深入打進新住民的社群,其實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與心力。如果有時間,媒體工作者可以學習他們的語言,或參與他們舉辦的活動;但如果時間有限,不妨直接認識《移人》的總編輯。

他笑說,許多新聞業的朋友常向他尋求人脈,請他幫忙介紹受訪者。

只要報導內容避免使用刻板印象歧視性語句,並具備適合報導的新聞價值,其實對新住民群體來說,是帶有正面效果

bottom of page